美国针对全球关税战,欧洲会跟中国站在一起吗
欧洲对2025年美国新关税战的立场
政治层面
2025年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包括欧盟在内的多国产品征收新一轮高额关税,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欧盟领导层普遍对美国的做法持批评态度,但也强调寻求谈判解决。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称,美方普遍关税对世界经济是重大冲击,欧盟若谈判无果已准备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表示,欧洲仍愿与美国合作,但若美国逼得没有选择(如对钢铝征税),欧盟将“作为一个整体”做出反应。
法国总统马克龙谴责美国关税“野蛮且无理”,提议逐行业反制,并建议使用欧盟“反胁迫”工具等措施来保护欧洲企业。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主张务实寻求与美国和解,警告不要以欧盟关税回应美国关税。
西班牙总理桑切斯在北京会见习近平时呼吁中美对话解决贸易争端,希望欧盟利用短暂停火期与美国谈判达成“最佳可能的”协议。
总体而言,欧盟在高层表达了对美方单边关税政策的不满,但更倾向于内部协调、谈判合作,而非与中国结成直接对抗同盟。例如芬兰外长瓦尔托宁(Elina Valtonen)认为欧美之间应当实现“零关税”,反对打贸易战,因为贸易战必然导致全球衰退。
而面对特朗普提出的零关税条件,欧盟多方提出“零换零”(zero-for-zero)方案,希望取消双方工业品关税以换取谈判机会。
经济层面
欧盟成员国普遍担心美国关税会损害自身经济增长。中欧博览会期间,捷克总理菲亚拉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最好的关税是没有关税……欧洲准备与美国谈判,也准备清晰地做出反击。”
波兰总理图斯克预计,美国关税将使波兰GDP下降约0.4%,损失超过100亿兹罗提。
欧盟内部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尤其敏感,一旦美国市场受限,其汽车零部件产业等可能流向欧洲市场。对此,欧盟经济委员多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已当面要求中国政府不要将美国市场受限的商品倾向欧盟,否则欧盟将采取“保护自身市场的反制措施”,以避免中国商品大规模冲击欧洲本土产业。
在应对手段上,德国强调加强竞争力和技术自主。“‘美国优先’政策的回答是更多自由贸易、更强竞争力,以及更大的技术自主权,”朔尔茨在汉诺威博览会上说。
这一说法反映出欧盟希望通过增强自身经济韧性来化解外部冲击。同时,欧盟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反对美国的“单边胁迫”,主张贸易谈判和规则为本。
贸易政策层面
面对美国关税,欧盟已采取多项贸易政策措施。欧盟委员会提出对美金属关税征收报复性关税的提案,并计划分阶段实施对美国摩托车、禽肉、水果、木材、纺织品等产品的25%附加税。
该报复措施与中国、加拿大等国一起“加入到对美国的报复行列”,显示出欧洲并非完全沉默配合。与此同时,欧盟还提出“零关税”方案,建议取消双方除农产品外所有工业品关税,以换取与美国达成更广泛协议。
面对美国暂缓关税(90天暂停期),欧盟也暂停了原定对美报复性关税,利用这一缓冲期与美国进行谈判。
在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上,欧盟也保持接触与磋商,但主要聚焦于各自关注的问题。欧盟和中国成立了多项经济合作工作组,比如就电动汽车供应链投资和农产品市场准入等议题展开磋商。
在电动车领域,双方于2025年4月恢复了有关最低定价的谈判,此前欧盟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中国对此一直有所倡导。
欧盟委员会甚至邀请中国“加紧努力为和平进程作出贡献”,以换取中国对俄能源支持的缓和。
尽管中方积极“招贤纳士”,希望通过加深合作来平衡美国压力,欧盟方面对中方是否会实质让步仍持审慎态度。有欧洲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希望通过贸易战分裂欧盟,但欧洲更需要真实解决贸易关系中不平衡的问题,而非仅仅停留在象征性姿态。
因此,目前并无欧中联合声明明确“结盟反美”的迹象,双方主要是在行业议题上各自维护利益和有限合作。
内部分歧分析
欧盟内部在是否与中国联手对抗美国的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中欧和东欧国家如捷克、波兰较为依赖对美出口,因此一方面愿与美国谈判寻求解决,一方面也表态如有需要会采取对等反击。
波兰、捷克领导人均呼吁“谈判是最好的关税”;而匈牙利则对欧盟整体批评说,“欧洲经济为布鲁塞尔官员的无能埋单”,并积极与美国洽谈双边经贸协议,在舆论上偏向与华盛顿保持友好。
南欧两国立场也不一致:西班牙总理桑切斯推动与中国加强合作、称需要对话化解危机,并恢复对华投资立场;而意大利则主动与美国接触谋求调解,意大利政府公开表示“大对抗不是欧美之间,而是美中之间”,对中国的呼吁保持距离。
法国则紧跟欧盟主流,强调团结应对。美国威胁法国酒类产品加征200%关税时,欧盟临时将这些产品从报复清单中剔除,法国、意大利就此表达了对升级贸易战的担忧。
总体来看,东欧国家与北欧多支持与美国谈判并准备对美反制,南欧西欧国家更倾向维护欧盟统一谈判,也有个别国家(如意大利)力图在美欧之间扮演调停角色,而极端倾向美国的观点在欧盟主流中已相对边缘。
未来趋势预测
综上,欧洲总体未表现出与中国“结盟”对抗美国的明确意向,而是继续强调通过内部统一和对话解决冲突。
未来几个月,欧盟可能在对美谈判和内部反制之间寻求平衡。例如欧盟内部高层计划于2025年7月访华与习近平会晤,表明欧中领导人仍会就经济议题进行沟通,但主题更多聚焦双边问题(如市场准入、行业合作)而非针对美国结成三方同盟。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美国关税期满后重新升级,欧盟可能会加大对谈判途径的依赖,同时保持对中国商品进口的监测与必要的市场保护。
总体而言,欧洲未来更可能坚持多边贸易与技术自主路线,通过与美国的谈判来缓解关税风险,并在必要时利用反制措施,同时继续在各自战略领域加强与中美的经济互动,而非简单倒向任何一方。